找到相关内容423篇,用时2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观口诀

    、法性、境界;修道位则以行持为主,於此道位反覆忆念前所触证之法性,分十地离诸垢障;至无学道之无间道,行者入金刚喻定,远离一切分别,即轮理涅盘、法与法性、根本与後得等分别亦不具,恒时皆於三摩呬多(...

    阿底峡尊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5367594.html
  • 略论唯识学的缘起与因果问题

    概念),它必然具有本性与现象。缘起义是揭示法的本性的,因果义则是揭示法的现象的。缘起义在于说明所证之法实无自性实体。在唯识学中,缘起理为根本所亲见,缘起理是法性。因果义在于说明所知之法的变化和关系,因果义是缘生理,为后得所觉知。缘起与因果(缘生)、根本与后得、唯识与法相是相关相异的,依缘起理而构建的因果论是有效的因果论,因为法相因果之事是无实体自性之事。缘起与因果的关系就是法性与法相的关系...

    胡晓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5142672.html
  • 管窥佛法真实义

    入世而提倡人信纸,提出了“仁、义、礼、、信”的行为准则。而佛教与相对应的是五戒。即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。佛陀教育我们,做人首先要持五戒。因为五戒是做人的根本,是每个佛教徒基本的行为...这真实智慧,是从禅定得来。因禅定制思凝聚契合真理之境,使境与智混而为一。这时的智慧,是彻底究竟的,名根本。由这根本所起种种应化,教导众生的事业,名差别,亦名后得根本是认识众生与万法缘起性空...

    满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1949645.html
  • 中观应成派中心思想管窥

    了。清辨论师认为,诸法自相虽然非胜义有,但在名言中还是有一点自性的,否则如何安立它的作用呢?但月称论师认为,如果说在名言、概念中有其自性的话,那么圣人的根本(即缘空之)岂不是成了破坏“自性”的“罪魁祸首”了吗?因为如果认为诸法本有自性、自相、其体不空,但圣者的根本缘空却见为空,这样,此圣智便成了破法因,况且诸法若真有其自性,圣人的根本应该看得非常清楚才是,因为它是诸法的“本质”嘛!圣人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352452.html
  • 论法相必宗唯识

    十一论,六经者:深密、楞伽………十一论者:一本十支是也,约缘起理,建立唯识宗;以根本智摄后得,以唯识为观心,以四寻思为入道。约缘生理建立法相宗;以后得摄根本,以如幻有诠教相,以六善巧为入道』。就彼...显根本,即法相而彰唯识。据此亦但能见其宗一,不能别立为二。且后得所施设之法相,皆由缘真如后,模仿所起之能所分别相。以是法相诸法,皆唯有识。  (三)四寻思入道对六善巧入道 证唯识性,以四寻思为入道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80354709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释义二

    所说的般若内容概括如理的根本和如量的后得根本,是佛亲证“诸法实相理”所得的真实智慧。后得是佛为度众生,而对世间一切事物的性、相、体、用、善、恶、因、果等差别现象,作纯客观的分析;既如量知一切...正当观想,此正当的观想所启发出来的始觉智。菩萨本此始觉智,观照本觉理,入毕竟空,得根本。观察人人本具的本觉理体,必须用智慧来观照,所以能观照的智慧称为观照般若,所观照的智慧称为实相般若。从菩萨下化...

    常进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494781523.html
  • 《现证庄严论》学习笔记

    庄严论》组织结构  本论的组织结构可用三科、六门、八法、七十义、六百六十义等各种方法概摄。三科即是境(三)、行(四加行)、果(法身果)三科。三即一切种智、道智 、根本(即一切);四加行即园加行、...漏的大乘修道,以下二种属无漏的大乘修道:  (10) 引发正行修道。即是已修成究竟证德的大乘无漏修道。  (11) 最极清净修道。即是已修成究竟断德的大乘无漏修道。  3、 根本。  根本也称一切...

    宇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4047220.html
  • 三性与三无性解析

    环境的实在,而是环境的虚名,或者说,通常感知的只是相貌而非实体。菩萨在初地用根本智证真如时,能、所双亡,如冥合。到十地出心时(此时经历了长期的修道位),同样是根本智证真如,到达究竟位,才亲证到宇宙人生...圣智”意即圣者的智慧。可分为二:一、根本,登地的菩萨在人心见道位,始得根本,也叫无分别或正。此智生起时,亲证真如即圆成实性。此时,与如都离能、所二取相,二者平等平等;二、后得根本智生起后...

    纯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2939461.html
  • 唯识抉择谈

    说菩提转依即涅槃转依;唯识所以巧妙莫阶也。诸佛与二乘解脱身同,牟尼法身不同,故不曰证解脱果。 三、抉择二智谈后得 加行智,四寻思后四如实,见似非真。根本入无分别,...、差别皆假,而如实了悟之际,虽与真抉择相顺,闻思工夫亦 18页 不可以忽而视之,然其所证未至究竟处也。 根本何以不起言说以利他?曰:“根本入无分别,斯乃见道。”无分别云者,非空除...

    欧阳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3949698.html
  • 略论南北宗禅的对立

    渐次修行。“趣定之前,万缘尽闭,发慧之后,一切皆如”[15]就表现了定慧的次第之差与追求过程。《大乘无生方便门》更是说了一连串具有先后关系的话头:“眼见色心不起是根本,见自在是后得;耳闻声心不起是根本,闻自在是后得;鼻觉香心不起是根本,觉自在是后得……”而在惠能这里,定慧是不可修、不可求的,只需识心见性,自性般若便会显现,“即定之时无有定,即慧之时无有慧,何以故?性自如故,是名定慧等学...

    释来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2439829.html